《黄帝内经》是我们的国宝
经络论篇第五十七
【原文】黄帝问曰:夫络脉之见也,其五色各异,青黄赤白黑不同,其故何也?岐伯对曰:经有常色,而络无常变也。帝曰:经之常色,何如?岐伯曰:心赤、肺白、肝青、脾黄、肾黑,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。帝曰:络之阴阳,亦应其经乎?岐伯曰:阴络之色应其经,阳络之色变无常,随四时而行也。寒多,则凝泣,凝泣则青黑;热多则淖泽,淖泽则黄赤。此皆常色,谓之无病。五色具见者,谓之寒热。帝曰:善。【译文】黄帝问说:络脉显现于外,它的五色各不相同,有青、有黄、有赤、有白、有黑之异,这是什么道理呢?岐伯回答说:经脉的颜色恒常不变,而络脉没有常色,容易变化。黄帝问说: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?岐伯说:心主赤、肺主白、肝主青、脾主黄、肾主黑,都与其所属经脉的颜色相应。黄帝问:阴络与阳络也和其经脉的颜色相应吗?岐伯说: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,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,随着四时的转移而变化。寒气多则气血运行凝涩迟滞;气血运行凝涩迟滞,因而多见青黑之色;热气多则气血运行滑利急速;气血运行滑利急速,因而多见黄赤之色。这些都是正常的色泽变化,称之无病。如果五色全部显现,是寒热错杂之证。黄帝说:讲得好!
【原文】阳明之阳,名曰害蜚,上下同法。视其部中,有浮络者,皆阳明之络也。其色,多青则痛,多黑则痹,黄赤则热,多白则寒,五色皆见,则寒热也。络盛,则入客于经。阳主外,阴主内。【译文】阳明经的阳络,名叫“害蜚”,手足阳明经都是一样。观察其所属皮部的浮络,都是阳明经的络脉。若络脉中多见青色,为痛症;多见黑色,为痹症;多见黄赤色,为热证;多见白色,为寒证;五色同时出现,为属寒热错杂之证。络脉邪气盛,就会向内传入本经。络脉属阳主外,经脉属阴主内。
【原文】少阳之阳,名曰枢持。上下同法。视其部中,有浮络者,皆少阳之络也。络盛,则入客于经。故在阳者主内,在阴者主出,以渗于内,诸经皆然。【译文】少阳经的阳络,名叫“枢持”,手足少阳经都是一样。观察其所属皮部中的浮络,嗾使少阳经的络脉。络脉的邪气盛,就会向内传入本经。络脉为阳,邪气有络脉内入经脉,所以说“在阳者主内”,经脉属阴,邪气由经脉出而传入内脏,所以说“在阴者主出,以渗于内”,各经都是如此。
【原文】太阳之阳,名曰关枢,上下同法。视其部中,有浮络者,皆太阳之络也。络盛,则入客于经。【译文】太阳经的阳络,名叫“关枢”,手足太阳经都是一样。观察其所属皮部中的浮络,都是太阳经的络脉。络脉的邪气盛,就会向内传入本经。
(文章来源摘自中华经典名著,由姚春鹏老师译注的《黄帝内经》)
智慧文化
请关注并转发
一起学习国粹
还原原著经典
弘扬传统文化
传承养生理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长按识别二维码,了解更多精彩。
往期回顾
→注意!中心2023年度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正式启动!→喜讯!中心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高被引论文→中心举行2023年度科研课题申报擂台赛